top of page
作家相片Hongji Medical

溫膽湯:化痰和胃的經典方劑

溫膽湯:化痰和胃的中醫秘寶


溫膽湯作為中醫經典十大名方之一,主要功效是「化痰和胃、寧心安神」,旨在通過調理膽胃功能,化痰清熱,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與臟腑和諧。


一、溫膽湯的歷史


溫膽湯,出自南宋陳言所著的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,是一種具有理氣化痰、和胃利膽功效的中醫方劑。其主要成分包括半夏、竹茹、枳實、陳皮、甘草和茯苓。這些藥材共同作用,能夠有效地治療膽鬱痰擾證。


組成與用法:


組成:半夏、竹茹、枳實各二兩,陳皮三兩,炙甘草一兩,茯苓一兩半。

用法:將上述藥材銼為散,每服12克,加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大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前服。現代用法可按原方比例酌減,加生薑5片,大棗1枚,水煎服。


溫膽湯
溫膽湯

二、方劑組成與藥物功效


溫膽湯由半夏、竹茹、枳實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生薑、大棗八味中藥組成。溫膽湯的主要功效是理氣化痰,和胃利膽。


它主治膽鬱痰擾證,表現為膽怯易驚、頭眩心悸、心煩不眠、夜多異夢,或嘔惡呃逆、眩暈、癲癇等症狀。


  • 半夏:辛溫,燥濕化痰,和胃止嘔,為君藥。

  • 竹茹:甘而微寒,清熱化痰,除煩止嘔,與半夏相伍,一溫一涼,化痰和胃,止嘔除煩。

  • 陳皮:辛苦溫,理氣行滯,燥濕化痰。

  • 枳實:辛苦微寒,降氣導滯,消痰除痞。陳皮與枳實相合,亦為一溫一涼,理氣化痰之力增。

  • 茯苓:健脾滲濕,以杜生痰之源。

  • 生薑、大棗:調和脾胃,且生薑兼制半夏毒性。

  • 甘草:調和諸藥。


溫膽湯
溫膽湯


溫膽湯的配伍特點與運用


溫膽湯的配伍特點在於綜合全方,半夏、陳皮、生薑偏溫,竹茹、枳實偏涼,溫涼兼進,令全方不寒不燥,理氣化痰以和胃,胃氣和降則膽鬱得舒,痰濁得去則膽無邪擾,如是則復其寧謐,諸症自愈。


溫膽湯正是基於這樣的病理機制而創立,旨在通過調理膽胃功能,化痰清熱,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與臟腑和諧。



運用


本方為治療膽鬱痰擾所致不眠、驚悸、嘔吐以及眩暈、癲癇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心煩不寐,眩悸嘔惡,苔白膩,脈弦滑為辨證要點。


加減化裁


  • 心熱煩甚者:加黃連、山梔、豆豉以清熱除煩。

  • 失眠者:加琥珀粉、遠志以寧心安神。

  • 驚悸者:加珍珠母、生牡蠣、生龍齒以重鎮定驚。

  • 嘔吐呃逆者:酌加蘇葉或梗、枇杷葉、旋覆花以降逆止嘔。

  • 眩暈:可加天麻、鉤藤以平肝熄風。

  • 癲癇抽搐:可加膽星、鉤藤、全蝎以熄風止痙。




三、適用範圍與病症表現


溫膽湯是一種多功能的中醫方劑,適用於多種病症。在精神神經系統方面,它能幫助因痰熱內擾導致的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質量,減輕焦慮和心煩。對於眩暈和耳鳴,溫膽湯能化痰降濁,減輕症狀。此外,它還能舒緩焦慮症和抑鬱症伴隨的痰熱症狀,調節情緒。


在消化系統方面,溫膽湯適用於胃脘脹滿、疼痛、惡心嘔吐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它通過理氣和胃、化痰降逆,恢復脾胃功能,改善消化。


對於因痰濁阻滯引起的胸悶和心悸,溫膽湯也能化痰通絡,調理氣血,減輕不適。溫膽湯通過其理氣化痰、和胃利膽的功效,顯示出顯著的療效。


溫膽湯
溫膽湯

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症狀和體質,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,以確保安全有效。


四、食療輔助與日常調養


在使用溫膽湯治療的同時,配合一些食療方法有助於提高療效並促進身體康復。


可常食用一些具有化痰祛濕、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物,如山藥、薏苡仁、芡實、冬瓜等。


  • 山藥粥的製作方法簡單,將山藥去皮切塊與大米一同煮粥,具有健脾益胃、滋腎益精的功效,適合脾胃虛弱、痰濕內盛者食用。

  • 薏苡仁冬瓜湯,取薏苡仁適量與冬瓜一起煮湯,能利水滲濕、清熱化痰,對於體內濕氣較重、有痰熱症狀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。


此外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至關重要。應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,保證充足的睡眠,因為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加重痰濕內生。


適當進行運動鍛煉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,可促進氣血流通,增強脾胃運化功能,有助於體內痰濕的排出。


同時,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長期處於緊張、焦慮、抑鬱等不良情緒中,因為情志因素對臟腑功能影響較大,不良情緒易誘發或加重疾病。


五、注意事項與禁忌人群


陰虛火旺之人應慎用溫膽湯。此類人群體內陰液虧虛,虛火旺盛,而溫膽湯中的部分藥物偏於溫燥,可能會進一步耗傷陰液,加重陰虛火旺的症狀,如出現口乾咽燥、五心煩熱、潮熱盜汗、舌紅少苔等症狀時,不宜使用。


孕婦忌用。在服用溫膽湯期間,應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這些食物容易助濕生痰,影響藥物的療效。


總之,溫膽湯作為中醫經典方劑,蘊含著豐富的中醫智慧與實踐經驗。它在化痰和胃、寧心安神等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,對於多種病症都有著良好的治療作用。但在使用過程中,必須遵循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,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,同時配合食療與日常調養,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。
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